时间:2022-12-14 18:55:41 | 浏览:1881
“智者乐,仁者寿,长者随心所欲。曾经的红衣少年,如今的白发先生,留得十年寒窗苦,牛棚杂忆密辛多。心有良知璞玉,笔下道德文章。一介布衣,言有物,行有格,贫贱不移,宠辱不惊。”
这是2006年“感动中国十大人物”对一代国学大师、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。
季羡林,字希逋,又字齐奘。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,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病逝,享年98岁。今天是季羡林先生逝世10周年纪念日。
他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,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、历史学家、东方学家、思想家、翻译家、佛学家、作家。
他创建了东方语文系,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。
他精通12国语言,尤精于吐火罗文(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),是世界上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。
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、北京大学副校长、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。
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,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民主党派成员——民盟盟员。
在他晚年, 民盟中央领导常在春节前后看望他。知道是民盟的“娘家人”来了,季老每次都特别高兴。
斯人已去,风范永存。
在他治学处事的语录中,我们能够感悟到他的一生质朴、豁达、严谨。亦如他所说,人生最好的状态,就是活得坦荡、清醒、真实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,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季羡林先生的经典语句,以此缅怀季老,并与君共勉。
“三顶桂冠一摘,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。身上的泡沫洗掉了,露出真面目,皆大欢喜。”
季羡林受到许多人的尊重,并被一些人奉为“国学大师”“学界泰斗”“国宝”。对此,季羡林直抒己见,三辞桂冠。
一辞“国学大师”:“环顾左右,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,大有人在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竟独占‘国学大师’的尊号,岂不折煞老身。”
二辞“学界泰斗”:“这样的人,涛涛天下皆是也。但是,现在却偏偏把我‘打’成泰斗。我这个泰斗又从哪讲起呢?”
三辞“国宝”:“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,所以他就成为‘宝’。但是,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,等等,也都只有一个,难道中国能有13亿‘国宝’吗?”
季羡林对于和自己无关的名誉,坚辞不受。谦虚的品格在季羡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“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,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。”
在“文革”期间,季羡林先是蹲牛棚,后来是北大女生宿舍的守门人,在传达室当门房。在这期间,除了收发信件报纸外,他就在翻译。因为怕被发现,他偷偷地在家里头把原文抄在小纸条上。然后在传达室没人经过时拿出小纸条,躲在角落逐字翻译。
他说严复翻译是“一名之力,旬月踟蹰”。而他是“一脚(韵脚)之找,失神落魄”。
即使承受着权威的胁迫,季羡林依旧翻译了印度史诗《罗摩衍那》。在外人看来,身处险境时他们绝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翻译一本书,惹祸上身。然而,季羡林选择在“最困难的时候”坚守良知。“文革”后,季羡林又完成了《牛棚杂忆》一书,用幽默甚至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这段时间中的不幸遭遇。
他的书,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,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反映。
“对待一切善良的人,不管是家属,还是朋友,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:一曰真,二曰忍。”
真者,以真情实意相待,不允许弄虚作假;对待坏人,则另当别论。忍者,相互容忍也。
有一年,一位北大新生看见一个老人在学校报名处,就对他说:“大爷,你替我看一下行李,我去办手续。”这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。第二天在开学典礼上,这位新生惊讶地看到老人就坐在主席台上,一打听才知道,他竟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。习惯一身中山装的“布衣教授”季羡林,欣然给学生看行李,没有丝毫“身份感”,难怪学生会误会。
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住院期间,偶然听到护士说爱看自己在报纸上连载的著作《留德十年》,便马上吩咐人去买。他说:“书是给人看的,哪怕有几句话对年轻人有用,也值得。”医院的其他人听说此事,都想来索要签名本。“都给,买去。”季羡林说。最后,一趟一趟买了600本,也一笔一画地签名600本。
一个人的高贵,不在于他身处高位,而是,哪怕你身居高位,也不失对他人的尊重。
为学做人,臻于极致。不论是学术还是为人,季羡林都留下了诸多经典话语值得我们学习与深思。
➤“你们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,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,总是渺小的。”
➤“要说真话,不讲假话。假话全不讲,真话不全讲。”
➤“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。然而,自古及今,海内海外,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。所以我说,不完满才是人生。 ”
➤“影响我一生的四句话,分别是陈寅恪所言: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;胡适所言:大胆假设,小心求证;梁漱溟所言: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;马寅初所言: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,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。”
➤“如果我有优点的话,我只讲勤奋。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忍不拔,锲而不舍,没有这个劲,我看是一事无成。”
➤“时光流失,一转眼,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,活得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。有人说,长寿是福,我看也不尽然。人活得太久,对众生的相,看得透透彻彻,反而鼓舞时少,叹息时多。”
➤“我已经走不动路了,没有人搀扶,两米的距离都很难了。我现在的一个任务,就是劝年轻人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。”
➤“走运时,要想到倒霉,不要得意得过了头;倒霉时,要想到走运,不必垂头丧气。心态始终保持平衡,情绪始终保持稳定,此亦长寿之道。”
作者 _ 马雪彧
本期编辑 _ 丁咪
欢迎分享,留言交流。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王国维,字伯隅、静安,号观堂、永观。我国近现代在文学、美学、史学、哲学、古文字学、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,国学大师。王国维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,起到了承上启下,继往开来的作用,被誉为“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,最近八十年来学
“智者乐,仁者寿,长者随心所欲。曾经的红衣少年,如今的白发先生,留得十年寒窗苦,牛棚杂忆密辛多。心有良知璞玉,笔下道德文章。一介布衣,言有物,行有格,贫贱不移,宠辱不惊。”这是2006年“感动中国十大人物”对一代国学大师、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
(导读:19世纪末,西学和“欧化主义”的刺激,自然感染了处境相似的中国学人,而真正把“国学”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,则是在西学东渐、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。)1902年秋,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,创办《国学报》
曾仕强:整部《易经》,实际上,它只是讲了“3个字”而已。记住这3个字,你的一生不会犯大的过错,不会走过多的弯路,不会一事无成,不会抱憾终生。第一个字是:上。一个人,不管做什么事情,一生都不要忘记,要不停地求上进。这个上进,就是往人生前进的方
2020年年初,有位“国学大师”在网络直播间横空出世,此人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关键还能免费为大家预测全国高考作文,坊间称其为“水镜先生”。“水镜先生”本名章檬,广东人,学历仅为大专,毕业后,一直在老家的一家眼镜厂打工。2019年的冬天,命运
台湾作家杨照在微博上说:“被问到台湾有谁能评论南怀瑾,我只能回应:‘难啊,他最近二十年在台湾几乎没有读者。’台湾知识界这点评断能力幸好还有。”香港作家廖伟棠也说:“南大师这些事,港台知识界皆知。这就是为什么大师去世一事在港台几无反响,因为我
中国曾经有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,诸如王国维、章太炎、梁启超、赵元任他们都是著名的国学大师。一、王国维王国维(1877年12月3日-1927年6月2日),初名国桢,字静安,亦字伯隅,初号礼堂,晚号观堂,又号永观,谥忠悫。汉族,浙江省海宁人。 王
#头条创作挑战赛#又是一个胡说八道的国学号,连历法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就来忽悠人。这类人的特点就是讲的内容有真有假,用真的部分来增加可信度,然后再使用一些春秋笔法来混淆概念。首先,咱们的“农历”确实是“阴阳历”,而不是单纯的“阴历”。但中国人
他是国学大师,在短视频平台很容易刷到他。他手捧易经这本大书,曾经预言过2020年的疫情灾祸。他曾上过百家讲坛为观众系统讲解过易经。 他就是曾仕强,一位国学大师。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江湖混子,有人却认为他是实实在在的大师,为推动易经的发展做出
《易经》,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,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。包括《连山》《归藏》《周易》三部易书,不过可惜的是其中《连山》《归藏》已经失传,现存于世的只有一本《周易》。《易经》其内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,是我们中华民族
提到曾仕强很多人十分熟悉,尤其是对《易经》感兴趣的人。因为曾仕强是著名的“易学家”,更是被誉为“国学大师”。不过大家对曾仕强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,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混子,假借国学来赚钱;有人认为曾仕强是实实在在的国学大师,推动了人们对《易经》的
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,我们的国学热逐步恢复盛况,说到国学,近年来影响巨大的有三位大师。分别是南师、曾师、倪师,三位均在近10年过时,但如今各大网络平台都是三位大师的言论视频。说到这三位,有的人说:“是国学大师”!有的人说:“是江湖骗子”!其中
刚刚浏览了被南怀瑾大力吹嘘的《弟子规》,不知道是否因为大数据的副作用,我在刷抖音老是能看见曾仕强。南怀瑾与曾仕强可能属于同一类人,所以系统才会作大数据推荐?曾仕强按照我的习惯,我一般但凡刷到曾仕强都是立即就走的,不留一点评论,不愿意多看一秒
12001年,已经90岁高龄的季羡林不幸同时患上两种癌症——前列腺癌和膀胱癌。癌症引发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了他的饮食、睡眠乃至正常的生活。彼时,季老的身体因病情而浮肿到面目全非,以至于旁人已经难以辨认,这还是大家熟知的季羡林么?当所有人都在为
前言: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曾将吕思勉、钱穆、陈垣、陈寅恪并称为“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”。可以说,吕思勉、钱穆、陈垣、陈寅恪是中国近现代史学界的泰山北斗。可是这样的学术巨子,其实也曾提出过一些匪夷所思,令人难以接受的暴论。比如吕思勉。国学大师吕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