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2-12-14 18:58:01 | 浏览:1145
季羡林的学生唐师曾这样评价他的老师:
他不是大师、不是教授、不是专家学者……他就是那么一个千篇一律的普通知识分子,穿蓝色中山装,别英雄钢笔,除了手上的“欧米茄”手表之外,没什么特殊。白天出门上班,晚上推自行车进楼。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,像所有的北大老师那样和蔼可亲。
他或许不是圣人,以前不是,现在不是,将来也可能不是,但他却是中国最后一个真实的人,一个高贵的人。
“智者乐,仁者寿,长者随心所欲。一介布衣,言有物,行有格,贫贱不移,宠辱不惊。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,他把心汇入传统,把心留在东方。”
这是季羡林老先生在2006年获得感动中国人物时的颁奖词。就如颁奖词中所说,季羡林老先生对自己的定位也始终是“一介布衣”,一个中国知识分子,他从来没有把自己想象得如何伟大。
和一般的大师不同,季羡林老先生并不是一个出身优渥的人,季羡林的爷爷叫季老苔,父亲叫季嗣廉。季老苔死的时候,家里穷得连饭都没吃不上,靠捡村外的干枣果腹。季嗣廉便商量着和弟弟出去闯荡,却发现连路费都没有。
对于季羡林老先生来说,求学之路也是坎坷的,按季羡林的说法,他读书时,就从未考过第一名,只是中上水平,甚至因为珠算打得不好,还挨了板子。挨板子就算了,还上课偷偷看小说。
数学只考了4分,本来对于考大学是没有什么希望的,但是由于运气好,季羡林最后被清华大学录取并认识了改变他命运的两个人——恩师朱光潜和陈寅恪。也正是陈寅恪,让季羡林爱上了佛教史。
1949年,留德十年的季羡林回国并担任北大的老师,这一教就是几十年,无论是教书还是对学生,季羡林都是兢兢业业,即使身为北大的校长,也还会给新生提行李箱,非常亲民。
1999年,季羡林老先生八十八岁生日宴会,在北大勺园,宾客云集。各种祝词和赞扬像雪花一般洒落,可是等到季羡林致辞的时候,他却说:“我刚才坐在这里,很不自在。我的耳朵在发烧,脸发红,心在跳。我听见大家说的话,你们不是在说我,你们说的是另外一个人。”
晚年的季羡林曾经“三辞桂冠”,因为对于他来说这并不能让他开心反而让他压力倍增。所以:
一辞“国学大师”:
“环顾左右,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,大有人在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竟独占“国学大师”的尊号,岂不折煞老身。”
二辞“学界泰斗”:
“这样的人,涛涛天下皆是也。但是,现在却偏偏把我“打”成泰斗。我这个的泰斗又从哪讲起呢?”
三辞“国宝”:
“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,所以他就成为“宝”。但是,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,等等,也都只有一个,难道中国能有13亿“国宝”吗?”
季羡林老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人,他认为和自己无关的荣誉绝对不会接受。
季羡林老先生曾说:“三顶桂冠一摘,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。身上的泡沫洗掉了,露出了真面目,皆大欢喜。”
改观如今的人,稍有名气就觉得自己是万能的,权利和利益成为我们追逐的对象,逐渐失去了季羡林先生那一代人的真实。老实做人,踏实做事,拥有自己的生活也坚持着自己的坚持,不被身前名羁绊,这才是大学者,大智慧。
他从来都没想过要像明星一样去生活,他只想做最真实的自己。
季羡林的一生,何其辉煌,为学做人,臻于极致,陈寅恪多次提携,胡适之不吝赞美,连温家宝总理都曾五次登门拜访。
然而终其一生,季羡林都把自己看作一个普通人,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儿子:一身蓝色卡其布中山装,一只最简单的敞口手提包,甚至一件雨衣,他都能穿50年。
更难得的是,他丝毫没有大师的架子,对人也好、对事也罢,他没有半分掩藏,说真话、讲实事,他愿意将他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世人。
这就是最真实的人,也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。
最后由一句季羡林老先生的话作为结尾,也希望成为我辈的训诫。先生说:“影响我一生的四句话,分别是陈寅恪所言:‘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’;胡适所言:‘大胆假设,小心求证’;梁漱溟所言:‘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’;马寅初所言:‘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,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。’”
点击阅读原文,查看更多有趣内容
王国维,字伯隅、静安,号观堂、永观。我国近现代在文学、美学、史学、哲学、古文字学、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,国学大师。王国维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,起到了承上启下,继往开来的作用,被誉为“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,最近八十年来学
曾仕强:整部《易经》,实际上,它只是讲了“3个字”而已。记住这3个字,你的一生不会犯大的过错,不会走过多的弯路,不会一事无成,不会抱憾终生。第一个字是:上。一个人,不管做什么事情,一生都不要忘记,要不停地求上进。这个上进,就是往人生前进的方
(导读:19世纪末,西学和“欧化主义”的刺激,自然感染了处境相似的中国学人,而真正把“国学”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,则是在西学东渐、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。)1902年秋,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,创办《国学报》
2020年年初,有位“国学大师”在网络直播间横空出世,此人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关键还能免费为大家预测全国高考作文,坊间称其为“水镜先生”。“水镜先生”本名章檬,广东人,学历仅为大专,毕业后,一直在老家的一家眼镜厂打工。2019年的冬天,命运
台湾作家杨照在微博上说:“被问到台湾有谁能评论南怀瑾,我只能回应:‘难啊,他最近二十年在台湾几乎没有读者。’台湾知识界这点评断能力幸好还有。”香港作家廖伟棠也说:“南大师这些事,港台知识界皆知。这就是为什么大师去世一事在港台几无反响,因为我
中国曾经有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,诸如王国维、章太炎、梁启超、赵元任他们都是著名的国学大师。一、王国维王国维(1877年12月3日-1927年6月2日),初名国桢,字静安,亦字伯隅,初号礼堂,晚号观堂,又号永观,谥忠悫。汉族,浙江省海宁人。 王
说起现在著名的历史学家、文学家,相信很多人都会提起胡适。胡适曾被尊为“现代孔子”,与鲁迅齐名。但实际上,有一个人,他初见就用一个问题难住了胡适,“适之无以对”,这个人就是钱穆。作为“史学四大家”,钱穆一辈子的心思都用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上的学
#头条创作挑战赛#又是一个胡说八道的国学号,连历法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就来忽悠人。这类人的特点就是讲的内容有真有假,用真的部分来增加可信度,然后再使用一些春秋笔法来混淆概念。首先,咱们的“农历”确实是“阴阳历”,而不是单纯的“阴历”。但中国人
他是国学大师,在短视频平台很容易刷到他。他手捧易经这本大书,曾经预言过2020年的疫情灾祸。他曾上过百家讲坛为观众系统讲解过易经。 他就是曾仕强,一位国学大师。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江湖混子,有人却认为他是实实在在的大师,为推动易经的发展做出
叶曼2021年,一段叶曼预测中国未来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红。这段2007年录制的视频中,已经93岁的叶曼说道:而今盛世已来,预言成功的叶曼,究竟是何方神圣?阴差阳错的人生1914年,叶曼出生于北京的显赫人家。她的父亲曾经是政界著名人士,因反对袁
2007年,一位年过九十的老人在讲座中提到,最迟到2020年,中国必将崛起。这段视频一放出来立刻引爆全网,许多人看到这位老人的头衔“国学大师叶曼”后,对她产生了浓浓的兴趣。然而叶曼老人已在2017年去世。生前,她曾对文贤学院中国学子满怀期待
《觉醒年代》自从开播以来,热度就一直居高不下,不少观众都沉浸在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。其中,有一位身穿长袍,头戴瓜皮帽,脑后留有长辫子的老者引起了观众的热议,这位老者就是国学大师辜鸿铭。他不仅是当时的中国第一人,还是“清末怪杰”。辜鸿铭的许多
常言道,“书为心画”,“字如其人”。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,看点画、章法的精巧,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、胸襟、气质修养。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,人的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。因此,欣赏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通过书法作品与书法家“对话,
今天学习了王国维的《人间词话》,从中我看到了王国维是如何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。王国维1900年生于浙江海宁,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,毕业后留校任教,1915年受聘为京师图书馆馆长。王国维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和文化事业,在文学、哲学、史学
中国近现代能被称为国学大师的人本来就不多,有些还存在争议,这里就选择些比较被公认的14位国学大师供大家参考,学习。他们每人都独创出了一些富有思想和时代内涵的东西,这些文化精髓只要我们好好学习,继承,肯定能带来巨大的人生受益和不一样的生命提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