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2-12-14 19:13:04 | 浏览:2369
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名人雅士的私生活,热衷于谈论他们的情感八卦,对他们来说名人的成就是如此的高深莫测,他们在专业领域上的建树已经难以为普通人所理解。
因此,普通人要想在精神上“接近”名人雅士,就必定会从普遍人性中的“情欲”开始,通过议论名人的个人生活,来感觉到自己和名人也有一些共同点,进而理解名人。
而名人们的私生活也确实丰富多彩,比如说风流好色的国学大师黄侃,结了9次婚,娶了2个学生,被师母痛骂。在他的身上,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呢?
民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,众多学贯中西、德高望重的学者、作家凭借着自己深邃的思想、卓越的见解和切实的行动,或继承绝学,或改变社会,为后世所敬仰。
而黄侃,正是其中之一。1886年4月3日,黄侃出生于四川成都。黄侃原名乔鼐,后更名乔馨,最后改为侃。在姓名上的反复更改,既暗示了黄侃聪慧的天资,也隐约透露出其多变的性情。
由于成长于南方士绅之家,黄侃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相对于同龄人,要幸福得多。他不仅得到了父母亲人的宠爱,还有机会受到正规的教育,殷实的家境也让他不用担心吃穿用度。
再加上黄侃天生聪明伶俐,他得以一直从私塾读书到大学,并幸运地受到了许多名师的指点。黄侃既受到完整的经学和国学教育,精通中国古典文化,又难得地受到了新思想的陶冶,拥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。
在指点黄侃的众多名师中,最著名的就是大学者章太炎。黄侃是章太炎先生的得意弟子,是鲁迅的同门,后者也以绝对的才华在政界与文化界独领风骚。这两个人在早年颇有相似之处。
第一个相似之处是,他们都醉心于中国古典文化,也有极深的国学素养。鲁迅自不必说,黄侃也通经学、文学和哲学,尤其痴迷语言文字学,在训诂、音律等语言学方面著述颇丰,其治学以严谨著称。
第二个相似之处是,他们早年都颇为热心于社会运动。鲁迅一生都为了“改造国民性”而奋斗不止,黄侃年轻时也曾经为了反抗学堂堂长杨子绪的横行霸道,更为了反对封建思想,而砸烂象征皇权的虎头牌。
因此,他便被同党归类为反封建的革命斗士,也结识了不少进步青年。日后,这些当年的同学少年们纷纷发动革命,辛亥革命成功后个个都加官进爵,然而黄侃并不趋炎附势,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学术世界中。
第三个相似之处是,他们都是那么“特立独行”。鲁迅常与人论战,而黄侃在辩论上的“火力”也不逊色,有一次新文化运动的主将、国学大师胡适来造访黄侃,孰料黄侃直称其父研究墨学,乃是“王八蛋”。
胡适瞬间大怒,然而黄侃不依不饶。他绵里藏针地以墨家“兼爱非攻”,反推其若是果真精通墨学,一定不再认为自己的父亲值得维护,也不会生气,但胡适却生气了,因此正好说明“胡适和其父都不懂墨学”。
然而,虽然二人如此相似,但黄侃在私生活上可谓是鲁迅的反面。
众所周知,鲁迅是民国诸多大师中极少数“清心寡欲”之人。
自从二十五岁时被母亲骗婚娶了包办婚姻的妻子朱安,他便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与其夫妻之实,直到后半生遇到此生挚爱许广平,这才得享婚恋家庭之乐。
然而,黄侃却是鲁迅的反面:他短短49年的人生中,竟然结了9次婚,当真是“见一个爱一个”!
历数黄侃的历任妻子,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王氏。这个连姓名都没有女人,在他的生命中就像一个虚无缥缈的影子,根本挡不住他在外寻花问柳。在他还仅仅是一名私塾教师的时候,就迷恋上了黄绍兰。
黄绍兰不仅是他的女学生,还是他的同乡、同族女眷。非要严格追究,这桩恋情就是板上钉钉的乱伦:师生恋加上近亲相恋。
黄侃爱慕的大概是黄绍兰身上迥异于呆板王氏的新鲜气息:这位奇女子在就读北京女师期间,曾因为不满被校方逼迫读诵《圣经》,认为这些只是洋人的文化侵略。
而将自己的名字由原名“学梅”改为“朴”,又因为崇拜女英雄花木兰而字“绍兰”。此时的黄绍兰正当青春年少,秀外慧中的她引得黄侃为了她从北京追到上海,终于打动了美人的心。
然而,滥情的黄侃一边坐拥家中发妻,又要与黄绍兰享齐人之福,他居然用了假名字与黄绍兰结婚。更可恨的是,很快黄侃回到了北京任教,又在女师范寻得新欢,丢下了已经为他生下一个女儿的黄绍兰。
而可怜的黄绍兰想要起诉离婚,却因为结婚证上黄侃的假名字而没能如愿,此事被黄侃师母、章太炎夫人汤国梨知道了,痛骂黄侃“有文无德”,怜惜黄绍兰的她将其收为章太炎门下唯一的女弟子。
可惜,痴情的黄绍兰还是没能走出情殇,不久便陷入疯癫,家人也以她为耻,断绝了所有社会关系的黄绍兰走投无路,只有自缢身亡。此事也成为黄侃人生中抹不去的丑闻。
而黄侃玩弄、辜负的女学生,还不止黄绍兰一个人。他的新欢,苏州籍的彭姓女生,也没有逃过被始乱终弃的命运。此时,黄侃的风流债已经欠了一屁股,再也遮不住了,但依然有大把的小姑娘为其所吸引。
经历9段婚姻和与2位女学生结合,这些私生活的花边新闻,并非黄侃人生的全部。后世的学人感念的,多半还是其精深的学问和潇洒的风骨。
学习语言学和文学的人们,多半对黄侃心向往之。究其原因,不过是黄侃对于语言学和文学的贡献,几乎扛起了中文系的半壁江山,学生们即使没有读过他的亲笔著作,也一定读过他弟子们的作品。
黄侃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训诂学、音韵学和文学方面,尤其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为甚。
他整理了中国传统诗词的音韵,汇编成为《集韵声类表》,是学习古代汉语的人们绕不过去的经典。
在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整理方面,黄侃的工作主要围绕《文心雕龙》一书,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阐释和生发,著有《文心雕龙札记》,是后人理解中国古代文论和魏晋文学的重要参考。
在训诂学上,黄侃继承了清末大儒顾炎武的治学偏好,将目光对准《说文解字》,其《字正初编》和《说文笺识四种》,是研究汉字的必读书。
对于中国古典哲学,黄侃也有很深造诣。他的《汉唐玄学论》,一书将盛行于汉唐的玄学传统解释得细致入微,鞭辟入里,其考据之细致、态度之严谨,令人惊叹。
虽然曾经如同魏晋名士一般癫狂,但黄侃对待母亲则是至孝之人。母亲去世,黄侃如同阮籍一般伤心欲绝,直至吐血,可见他并非真的没心没肺。
这样潇洒一生的黄侃,却在49岁时因饮酒过度猝死。死的时候,还没有出版任何一本著作,这些作品都是后人为他整理出版的。
看完黄侃的一生,足以让我们感叹人性的斑斓、生命的绚烂,但如今已经难得有如此潇洒的学者了。我们怀念黄侃,和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。
王国维,字伯隅、静安,号观堂、永观。我国近现代在文学、美学、史学、哲学、古文字学、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,国学大师。王国维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,起到了承上启下,继往开来的作用,被誉为“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,最近八十年来学
1840年,随着列强入侵我国土地,抢占我国的财产,以慈禧为主要的清政府统治逐渐没落,满清政府逐渐成为列强的爪牙。国家随之开始没落,百姓民不聊生,列强欺压,天下荒芜之景。革命党人为了国家的复兴,开始组成军队,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开始革命救
于丹这个名字总是伴随着“百家讲坛”“论语”这两个关键词出现。当年,于丹作为“国学大师”受到大众的追捧,到处演讲、授课,名噪一时。但是,就在2012年,这位“国学大师”在北京大学讲课的时候,却被台下的学生喝了倒彩,并最终被赶下了讲台。这背后的
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请点击右上方的“关注”。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,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。2012年,一场昆曲表演,在北大举行,整个大礼堂里,座无虚席。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昆曲艺术家的表演,时不时掌声雷动。可这样热闹和谐的气氛,在身穿
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名人雅士的私生活,热衷于谈论他们的情感八卦,对他们来说名人的成就是如此的高深莫测,他们在专业领域上的建树已经难以为普通人所理解。因此,普通人要想在精神上“接近”名人雅士,就必定会从普遍人性中的“情欲”开始,通过议论名人的个
民国大师,章太章的名声恐怕是最大的。我们当年读中学时候经常出现的那个如雷贯耳的革命家名字——章炳麟,就是章太炎,太炎是号,炳麟是名。素有“章疯子”之称的国学大师章太炎章太炎一生革命,脑袋提着走,加上说话无忌,敢讲、敢说、敢骂,公开骂过光绪皇
(导读:19世纪末,西学和“欧化主义”的刺激,自然感染了处境相似的中国学人,而真正把“国学”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,则是在西学东渐、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。)1902年秋,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,创办《国学报》
曾仕强:整部《易经》,实际上,它只是讲了“3个字”而已。记住这3个字,你的一生不会犯大的过错,不会走过多的弯路,不会一事无成,不会抱憾终生。第一个字是:上。一个人,不管做什么事情,一生都不要忘记,要不停地求上进。这个上进,就是往人生前进的方
2020年年初,有位“国学大师”在网络直播间横空出世,此人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关键还能免费为大家预测全国高考作文,坊间称其为“水镜先生”。“水镜先生”本名章檬,广东人,学历仅为大专,毕业后,一直在老家的一家眼镜厂打工。2019年的冬天,命运
台湾作家杨照在微博上说:“被问到台湾有谁能评论南怀瑾,我只能回应:‘难啊,他最近二十年在台湾几乎没有读者。’台湾知识界这点评断能力幸好还有。”香港作家廖伟棠也说:“南大师这些事,港台知识界皆知。这就是为什么大师去世一事在港台几无反响,因为我
中国曾经有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,诸如王国维、章太炎、梁启超、赵元任他们都是著名的国学大师。一、王国维王国维(1877年12月3日-1927年6月2日),初名国桢,字静安,亦字伯隅,初号礼堂,晚号观堂,又号永观,谥忠悫。汉族,浙江省海宁人。 王
#头条创作挑战赛#又是一个胡说八道的国学号,连历法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就来忽悠人。这类人的特点就是讲的内容有真有假,用真的部分来增加可信度,然后再使用一些春秋笔法来混淆概念。首先,咱们的“农历”确实是“阴阳历”,而不是单纯的“阴历”。但中国人
他是国学大师,在短视频平台很容易刷到他。他手捧易经这本大书,曾经预言过2020年的疫情灾祸。他曾上过百家讲坛为观众系统讲解过易经。 他就是曾仕强,一位国学大师。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江湖混子,有人却认为他是实实在在的大师,为推动易经的发展做出
《易经》,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,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。包括《连山》《归藏》《周易》三部易书,不过可惜的是其中《连山》《归藏》已经失传,现存于世的只有一本《周易》。《易经》其内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,是我们中华民族
提到曾仕强很多人十分熟悉,尤其是对《易经》感兴趣的人。因为曾仕强是著名的“易学家”,更是被誉为“国学大师”。不过大家对曾仕强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,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混子,假借国学来赚钱;有人认为曾仕强是实实在在的国学大师,推动了人们对《易经》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