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2-12-14 19:13:57 | 浏览:2884
近年来,“国学热”一浪高过一浪,“国学班”、“国学院”遍地开,“国学大师”满街走。于丹、易中天、李零、文怀沙、曾仕强等“你方唱罢我登场”,各种祭祖活动此起彼伏,“孔子学院”开到了非洲大陆……短短数年间,国学由书橱里的“古董”,一跃为“显学”。
在这场汹涌而至的“国学热”浪潮中,人们似乎淡忘了一个人,淡忘了他终生不移的“国学情结”,淡忘了他对国学的传承与发扬光大所做出的独特贡献。
他自幼饱读“四书五经”。从《尚书》到《诗经》,从《论语》到《孟子》,他都熟读成诵。写作谈话他能引经据典,妙语如珠。
他对上下五千年的国史了如指掌。一部《资治通鉴》,他读了整整一十七遍;煌煌《二十四史》,被他翻破了。他的史论常常石破惊天,他的史识往往发人未发。有人填词评价他“掌中千秋史,胸中百万兵”,绝非虚言!
他是诗国盟主。从屈原到李白,从古体到近体,从唐诗到宋词,从豪放到婉约,名家名篇他讽咏成诵,挥洒自如。多少诗词歌赋让他如痴如醉,多少风流俊才让他瞩目萦怀!
他是文章妙手。从《昭明文选》到《古文观止》,从贾谊策论到韩愈古文,他反复读诵,揣摩摹仿。兴致所至,他又荐之于他人,“奇文共赏析”。
他是自创一体的书法家,他又是撰写传统楹联的高手;他是“古典小说迷”,他又是“国剧”的鉴赏家;他既读破了万卷“有字之书”,他又踏遍神州大地的名山大川,深入到田间地头,寻常巷陌,读透了中国国情这部“无字之书”!……
他是谁?
他的头像高悬在中华民族的象征建筑天安门正中,他的颂歌《东方红》被人造卫星发射到太空深处,他是中华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爱戴的伟大领袖,他有一个震古铄今、传遍世界各个角落的名字——毛泽东。
尽管在战争年代戎马倥偬,尽管在建设时期日理万机,但毛主席争分夺秒所研读的国学典籍,用“汗牛充栋”来譬喻不为夸张。当今的某些以“国学大师”自居的人是无法望其项背的。
如何对待以国学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,毛主席曾提出了明确主张:总结,整理,“取其精华,弃其糟粕”,推陈出新,古为今用。
毛主席有一句名言:“读书是学习,使用也是学习,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。”古为今用,活学活用,是毛主席阅读国学经典,挖掘国学宝藏的一个最大的特征。这也是他超过那些皓首穷经、数黄论黑,坐谈立议,百不及一;起而行之,百无一能的书生、“书蠹”们的千万倍的地方。
在毛主席的笔下和口中,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,它能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,它能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力量,更奇妙的是,它能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水乳交融,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呈现出大华气派,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。
毛主席一生笔走风雷,写过许多气势雄宏足以传颂千古的文章。《毛泽东选集》,“雄文四卷”,曾有人作过粗略统计,其中的成语典故,有40条左右来自《左传》,有20至30条来自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等,有10条左右来自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易经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战略策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三国志》、《孙子兵法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国语》等。“毛选”中活用古典小说、诗词曲赋的地方更是俯拾皆是。
在毛主席妙笔点化下,古老而早已失去生机的国学典籍中的成语、典故、诗词,甚至神话传说,立即变得熠熠生辉,焕发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,给人以隽永的启迪,从而使他的文章光彩夺目,虎虎生威,让人百读不厌。
毛主席在演讲、讲话和与人交谈时,常常上天下地,海阔天空,纵横古今,对于国学典籍中的故事、成语,他能信手拈来,随意驱驰。他能以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来说明一个革命道理,令听者拨云见日;他能从初见者的姓名中寻找到楚辞唐诗,让对方惊叹不已……听毛主席演讲,和毛主席交谈,在享受他独特的口才魅力的同时,使人深深受到思想的启迪,情操的陶冶,国学知识的教益。
“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!”
晚年毛主席曾对一位美国来访者说:“我生着一张大中华的面孔”。毛主席年轻时在一首诗中说:“山川奇气曾钟此”。是的,毛主席是大中华山川奇气所钟的奇男子、伟丈夫,更是延绵五千年国学文化之精华,所哺育铸就的“风流人物”!
人们都知道,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。试问,如果没有毛主席对国学典籍的饱览,没有他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沿革以及民族性格的了如指掌,他能对中国的实际现状洞若观火吗?这种结合能如此地完善无缺吗?
集革命家、军事家、政治家、哲学家、书法家于一身的毛主席,博览古籍,精通经、史、子、集,是当之无愧的无冕的“国学大师”!
毛主席对国学的评说、批注和古为今用,是留给后代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。整理和挖掘这笔精神宝藏,对今日的“国学热”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,对于国学的全面复兴和走向世界,对于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,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和作用!
王国维,字伯隅、静安,号观堂、永观。我国近现代在文学、美学、史学、哲学、古文字学、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,国学大师。王国维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,起到了承上启下,继往开来的作用,被誉为“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,最近八十年来学
(导读:19世纪末,西学和“欧化主义”的刺激,自然感染了处境相似的中国学人,而真正把“国学”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,则是在西学东渐、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。)1902年秋,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,创办《国学报》
曾仕强:整部《易经》,实际上,它只是讲了“3个字”而已。记住这3个字,你的一生不会犯大的过错,不会走过多的弯路,不会一事无成,不会抱憾终生。第一个字是:上。一个人,不管做什么事情,一生都不要忘记,要不停地求上进。这个上进,就是往人生前进的方
2020年年初,有位“国学大师”在网络直播间横空出世,此人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关键还能免费为大家预测全国高考作文,坊间称其为“水镜先生”。“水镜先生”本名章檬,广东人,学历仅为大专,毕业后,一直在老家的一家眼镜厂打工。2019年的冬天,命运
台湾作家杨照在微博上说:“被问到台湾有谁能评论南怀瑾,我只能回应:‘难啊,他最近二十年在台湾几乎没有读者。’台湾知识界这点评断能力幸好还有。”香港作家廖伟棠也说:“南大师这些事,港台知识界皆知。这就是为什么大师去世一事在港台几无反响,因为我
中国曾经有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,诸如王国维、章太炎、梁启超、赵元任他们都是著名的国学大师。一、王国维王国维(1877年12月3日-1927年6月2日),初名国桢,字静安,亦字伯隅,初号礼堂,晚号观堂,又号永观,谥忠悫。汉族,浙江省海宁人。 王
#头条创作挑战赛#又是一个胡说八道的国学号,连历法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就来忽悠人。这类人的特点就是讲的内容有真有假,用真的部分来增加可信度,然后再使用一些春秋笔法来混淆概念。首先,咱们的“农历”确实是“阴阳历”,而不是单纯的“阴历”。但中国人
他是国学大师,在短视频平台很容易刷到他。他手捧易经这本大书,曾经预言过2020年的疫情灾祸。他曾上过百家讲坛为观众系统讲解过易经。 他就是曾仕强,一位国学大师。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江湖混子,有人却认为他是实实在在的大师,为推动易经的发展做出
《易经》,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,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。包括《连山》《归藏》《周易》三部易书,不过可惜的是其中《连山》《归藏》已经失传,现存于世的只有一本《周易》。《易经》其内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,是我们中华民族
提到曾仕强很多人十分熟悉,尤其是对《易经》感兴趣的人。因为曾仕强是著名的“易学家”,更是被誉为“国学大师”。不过大家对曾仕强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,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混子,假借国学来赚钱;有人认为曾仕强是实实在在的国学大师,推动了人们对《易经》的
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,我们的国学热逐步恢复盛况,说到国学,近年来影响巨大的有三位大师。分别是南师、曾师、倪师,三位均在近10年过时,但如今各大网络平台都是三位大师的言论视频。说到这三位,有的人说:“是国学大师”!有的人说:“是江湖骗子”!其中
刚刚浏览了被南怀瑾大力吹嘘的《弟子规》,不知道是否因为大数据的副作用,我在刷抖音老是能看见曾仕强。南怀瑾与曾仕强可能属于同一类人,所以系统才会作大数据推荐?曾仕强按照我的习惯,我一般但凡刷到曾仕强都是立即就走的,不留一点评论,不愿意多看一秒
12001年,已经90岁高龄的季羡林不幸同时患上两种癌症——前列腺癌和膀胱癌。癌症引发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了他的饮食、睡眠乃至正常的生活。彼时,季老的身体因病情而浮肿到面目全非,以至于旁人已经难以辨认,这还是大家熟知的季羡林么?当所有人都在为
前言: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曾将吕思勉、钱穆、陈垣、陈寅恪并称为“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”。可以说,吕思勉、钱穆、陈垣、陈寅恪是中国近现代史学界的泰山北斗。可是这样的学术巨子,其实也曾提出过一些匪夷所思,令人难以接受的暴论。比如吕思勉。国学大师吕思
1好心态。很喜欢一句话,也是我的“养生座右铭”:千保健万保健,心态平衡是关键。“国学大师”南怀爱瑾先生是个养生达人,他的第一个养生秘诀,就嗯是保持良好的心态。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心态呢!他认为,内心常常处于安宁、平衡的状态,自会有祥云缭绕,春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