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2-12-14 19:18:37 | 浏览:2724
他是国学大师,一生著作等身,桃李满天下。他一生狂傲狷介,脚踢蒋介石,口骂沈从文。他吸食鸦片,解放后又彻底戒除。这个其貌不扬,消瘦羸弱的书生,就是大名鼎鼎的刘文典。
刘文典,生于安徽合肥,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,校勘学大师,研究庄子的专家。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,安徽大学校长,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。
1938年至昆明,先后在西南联大,云南大学任教。
1958年7月15日,因屡遭批斗,突发急症,于昆明逝世。
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律,凡有非凡成就者,脾气必有古怪。刘大师可是算典型。
青年刘文典
01
1928年,刘文典担任安徽大学校长期间,安徽大学学生因观看隔壁安徽女中的校庆晚会,双方发生冲突,并打伤女中师生。后经协商,刘文典代表安徽大学表示,可以道歉赔偿,但拒绝开除肇事学生,引发女中不满,到省政府情愿。
此时恰好蒋介石到安庆视察。
蒋把双方召集在一起,这时候便发生了颇据江湖色彩的一幕。——
蒋再三问刘能否处理学生,刘不愿,并出言顶撞,蒋斥刘,“看你这样,简直土豪劣绅!”刘回应,“看你这样,简直新军阀!”
蒋说,“教不严,师之惰,不对你撤职查办,对不起先总理在天之灵。”刘答,“我追随在东京闹革命时,你还不知道在哪。”
蒋恼羞成怒,打了刘一耳光,刘不吃亏,飞起一脚,正中蒋小腹。
但据后来胡适,鲁迅,冯友兰等人著述,刘顶撞蒋是有的,但至于“耳光,飞脚”云云,应是后人层层演绎的结果。一为凸显刘文典文人风骨,二为宣扬刘文典“大学不是衙门”的理念思想。
这个故事很快在学界传来,刘文典名声大噪,后来刘文典离开安大,去拜访老师章炳麟(太炎),老师非常欣赏刘文典的书生气节,抱病挥毫书写一幅对联赠之:“养生未见嵇中散,疾恶真推祢正平。”
刘文典
02
刘文典不畏权贵,即便是中国第一军阀,也照“踢”不误,但并非对所有人都一概狂傲,比如陈寅恪,吴宓。
陈寅恪,著名学者,学贯中西,精通14种语言,学问如渊似海,刘文典一直对其敬重有加,他曾不止一次地对学生们说,自己对陈氏的学问,人品十二万分敬佩。他还曾对人宣称,西南联大只有三个教授,陈寅恪,冯友兰,自己和唐兰每人算半个。
国学大师陈寅恪
刘文典号称中国研究庄子第一人,这点大家心服口服,他自己也毫不自谦,每当讲《庄子》课时,他开头第一句总会自负地说,“《庄子嘛,我是不懂地喽,也没有人懂!”言下之意,他如果不懂,别人就更不懂了。他曾经口出狂言,“在中国,真正懂《庄子》的,只有两个人,一个是庄周本人,另外一个就是刘文典。”
刘文典在讲课时,有时候吴宓也会去听,而且总是习惯坐最后一排。刘文典也不以为意。他习惯闭眼授课,每当讲到得意处,便张目抬头望向后排,然后徐徐问到,“雨僧(吴宓字雨僧)兄以为如何?”每当此时,吴教授必起立站好,然后恭恭敬敬地回答,“高见甚是,高见甚是。”两位教授一问一答,一本正经,常惹的全场窃笑不止。
青年时期的吴宓
03
刘文典一生钻研古典文学,所以很瞧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。他一直认为“文学创作能力不能代替真正的学问。”一次有人和他谈起巴金,当时巴金正因《激流三部曲》而名声大噪,没想到刘文典沉吟半晌之后喃喃自语道,“我没听说过他,我没听说过他。”
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当中文系教授时,很看不上朱自清这些所谓“才子”出身的人,尤其对讲授语体文写作的沈从文,偏见更甚。
当他获悉联大要提升沈从文当教授时,竟勃然大怒,说,“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,他该拿400块钱,我该拿40块钱,朱自清可以拿4块钱,可是沈从文,4毛钱都不值。他是我的学生,他如果都能做教授,那我岂不是要做太上教授了吗?”弄的大家面面相觑,无言以对。
青年沈从文
04
抗日战争爆发后,刘文典没来得及与清华,北大等校撤离南下,无奈滞留在北平,日本侵略者久闻他的大名,一度派人请他出山教学或做官,都被他断然拒绝,表现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。
1938年,刘教授终于逃离北平,辗转南下,来到昆明,在西南联大任教,昆明解放前夕,胡适曾力邀他去美国,而且为其联系好具体去所,并为其全家办好入境签证。刘文典却毅然谢绝了,淡淡地说,“我是中国人,为什么要离开我的祖国。”
胡适
05
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,日本侵略者经常派飞机轰炸昆明,每当警报声响起,师生们便飞快地跑出当做教室的草屋,到树林中躲避,被师生们成为“跑警报“。
某日,空袭警报响起,师生们争先恐后往外跑,刘文典忽然想起他“十二万分敬佩”的陈寅恪身体羸弱,且视力不佳,行动肯定不便,便带领几个学生匆匆赶到陈教授住所,一起搀扶他往城外躲避,有同学要搀扶刘文典,他不用,而且大呼,“保存国粹要紧!保存国粹要紧!”
此时沈从文恰巧与他擦肩而过,刘文典大声骂道,“陈教授跑是为保存国粹,我跑是为了保存庄子,年轻人跑是为了保存未来,你瞎跑什么?”弄得沈从文跑也不是,不跑也不是,大为尴尬。
刘文典
06
刘文典是长期被历史忽略的国学大师,二十岁的时候就已名满大江南北,他不畏强权甚至死亡,极具传统士大夫的傲骨和民族气节。
他师承刘师培,章太炎,结交陈寅恪,胡适,追随过孙中山,营救过陈独秀,驱赶过章士钊,顶撞过蒋介石。
关于他的传说还很多,这是一个充满色彩和传奇的人物。
章士钊
*中华民国,指的是从1912年元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,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。
短短37年的时间,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,只能算是短短的一瞬,但就是在这弹指一挥间,却涌现出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,这些大师们,或温文儒雅,或桀骜不驯,或温和谦逊,或狂傲狷介,或耿直倔强,或淡然随和。他们像天空中一颗颗耀眼的星,熠熠生辉,交相辉映,照亮了民国昏暗的夜空。
王国维,字伯隅、静安,号观堂、永观。我国近现代在文学、美学、史学、哲学、古文字学、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,国学大师。王国维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,起到了承上启下,继往开来的作用,被誉为“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,最近八十年来学
他是国学大师,一生著作等身,桃李满天下。他一生狂傲狷介,脚踢蒋介石,口骂沈从文。他吸食鸦片,解放后又彻底戒除。这个其貌不扬,消瘦羸弱的书生,就是大名鼎鼎的刘文典。刘文典,生于安徽合肥,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,校勘学大师,研究庄子的专家。曾历任北
(导读:19世纪末,西学和“欧化主义”的刺激,自然感染了处境相似的中国学人,而真正把“国学”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,则是在西学东渐、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。)1902年秋,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,创办《国学报》
曾仕强:整部《易经》,实际上,它只是讲了“3个字”而已。记住这3个字,你的一生不会犯大的过错,不会走过多的弯路,不会一事无成,不会抱憾终生。第一个字是:上。一个人,不管做什么事情,一生都不要忘记,要不停地求上进。这个上进,就是往人生前进的方
2020年年初,有位“国学大师”在网络直播间横空出世,此人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关键还能免费为大家预测全国高考作文,坊间称其为“水镜先生”。“水镜先生”本名章檬,广东人,学历仅为大专,毕业后,一直在老家的一家眼镜厂打工。2019年的冬天,命运
台湾作家杨照在微博上说:“被问到台湾有谁能评论南怀瑾,我只能回应:‘难啊,他最近二十年在台湾几乎没有读者。’台湾知识界这点评断能力幸好还有。”香港作家廖伟棠也说:“南大师这些事,港台知识界皆知。这就是为什么大师去世一事在港台几无反响,因为我
中国曾经有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,诸如王国维、章太炎、梁启超、赵元任他们都是著名的国学大师。一、王国维王国维(1877年12月3日-1927年6月2日),初名国桢,字静安,亦字伯隅,初号礼堂,晚号观堂,又号永观,谥忠悫。汉族,浙江省海宁人。 王
#头条创作挑战赛#又是一个胡说八道的国学号,连历法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就来忽悠人。这类人的特点就是讲的内容有真有假,用真的部分来增加可信度,然后再使用一些春秋笔法来混淆概念。首先,咱们的“农历”确实是“阴阳历”,而不是单纯的“阴历”。但中国人
他是国学大师,在短视频平台很容易刷到他。他手捧易经这本大书,曾经预言过2020年的疫情灾祸。他曾上过百家讲坛为观众系统讲解过易经。 他就是曾仕强,一位国学大师。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江湖混子,有人却认为他是实实在在的大师,为推动易经的发展做出
《易经》,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,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。包括《连山》《归藏》《周易》三部易书,不过可惜的是其中《连山》《归藏》已经失传,现存于世的只有一本《周易》。《易经》其内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,是我们中华民族
提到曾仕强很多人十分熟悉,尤其是对《易经》感兴趣的人。因为曾仕强是著名的“易学家”,更是被誉为“国学大师”。不过大家对曾仕强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,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混子,假借国学来赚钱;有人认为曾仕强是实实在在的国学大师,推动了人们对《易经》的
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,我们的国学热逐步恢复盛况,说到国学,近年来影响巨大的有三位大师。分别是南师、曾师、倪师,三位均在近10年过时,但如今各大网络平台都是三位大师的言论视频。说到这三位,有的人说:“是国学大师”!有的人说:“是江湖骗子”!其中
刚刚浏览了被南怀瑾大力吹嘘的《弟子规》,不知道是否因为大数据的副作用,我在刷抖音老是能看见曾仕强。南怀瑾与曾仕强可能属于同一类人,所以系统才会作大数据推荐?曾仕强按照我的习惯,我一般但凡刷到曾仕强都是立即就走的,不留一点评论,不愿意多看一秒
12001年,已经90岁高龄的季羡林不幸同时患上两种癌症——前列腺癌和膀胱癌。癌症引发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了他的饮食、睡眠乃至正常的生活。彼时,季老的身体因病情而浮肿到面目全非,以至于旁人已经难以辨认,这还是大家熟知的季羡林么?当所有人都在为
前言: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曾将吕思勉、钱穆、陈垣、陈寅恪并称为“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”。可以说,吕思勉、钱穆、陈垣、陈寅恪是中国近现代史学界的泰山北斗。可是这样的学术巨子,其实也曾提出过一些匪夷所思,令人难以接受的暴论。比如吕思勉。国学大师吕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