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辜鸿铭“如果你是个女人,控制丈夫的最好办法就是和另一个女人合力,把他压在石榴裙下,咱们中国的纳妾制度,乃社会祥和、家庭幸福之压底绝技。”作为“清末怪杰”的辜鸿铭,生在南洋,学在西洋,娶在东洋,仕在北洋。精通九门外语,另有十三个博士学位。这样...
辜鸿铭
“如果你是个女人,控制丈夫的最好办法就是和另一个女人合力,把他压在石榴裙下,咱们中国的纳妾制度,乃社会祥和、家庭幸福之压底绝技。”
作为“清末怪杰”的辜鸿铭,生在南洋,学在西洋,娶在东洋,仕在北洋。精通九门外语,另有十三个博士学位。
这样一位生在新旧时代交替,被东西方文化双重“洗礼”的稀世怪才。前卫的时候,无人能“匹敌”。传统的时候,无人能“劝阻”!
离经叛道和封建顽固皆在他一个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,令好奇者越发好奇。
就连彼时的西洋人都称:“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,但是不可以不看辜鸿铭。”
1857年7月18日,辜鸿铭出生在马来半岛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。
他的父亲辜紫云是这家橡胶园的总管,母亲则是一名金发碧眼的西洋人。
辜鸿铭真迹
辜家早几辈便从中国福建迁居南洋,经过几代人的经营,在南洋积累下了丰厚的家产。
辜鸿铭自幼家境富庶,因为父母的缘故,年纪小小便已经会说闽南语,葡萄牙语和英语。
橡胶园的园主是一对叫布朗的英国夫妇,他们膝下没有孩子,所以格外喜欢辜鸿铭这个聪明又活泼的“小家伙”。
在他刚开始读书识字的时候,布朗先生就让他阅读莎士比亚,培根等文人的著作。可以说,在同龄人尚且只会胡闹玩耍的时候,辜鸿铭就已经“饱读”经典了。
在辜鸿铭十岁那年,布朗夫妇回英国。便想要把辜鸿铭也一同带去,接受西方新式教育和生活。
那时候,英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西方帝国。作为父亲,虽然舍不得和儿子分别,却也明白这是极其难得的机会。
辜鸿铭和张之洞
只是在临行前,辜紫云还是把尚且年幼的儿子叫到了身边。
辜鸿铭跟着父亲去了祠堂,那里供奉有辜家祖先们的牌位。辜鸿铭清楚,父亲是要带他上香祷告先人。他连忙屏气凝神,跟着变得庄重严肃起来。
辜紫云焚香之后,便转身去看儿子,语重心长地告诫道:“你即将远行,为父只望你牢记,不论你走到哪里,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,德国人还是法国人,都不要忘了,你是中国人。”
不要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……父亲的庄重教诲,如“刀刻”一般,深深留在了辜鸿铭的心底。
之后,无论身在何处,经历各种困境与迷茫,他都始终牢记这一点。也始终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!
张之洞
1870年,在英国的第四年。辜鸿铭因为成绩优异,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。
等到学成回归英国的时候,辜鸿铭已经可以熟练掌握英文、德文、法文、拉丁文、希腊文……等九国语言。并且再次以出色的成绩,被英国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。
1877年,辜鸿铭顺利获得文学硕士学位。紧接着,又去了德国莱比锡大学深造,另外研究起了文学和哲学。
等到他再次毕业的时候,直接“斩获”了文、哲、理、神等十三个学科的博士学位。
可以说是,他是学霸中的学神,人才中的精英!
那一年,辜鸿铭在德国人举办纪念俾斯麦百年诞辰会上,发表了一场即兴演讲。等到他的演讲结束,赢得满堂喝彩。
1880年,辜鸿铭结束14年的求学历程,终于得以返回真正的“故乡”——槟城。
在外的留学生涯,让本就天赋异禀的辜鸿铭精通了各类西方文化,可以称的上是“学贯西方”。
有关辜鸿铭的文章
相比之下,这时候的辜鸿铭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学习,远不如西方文化深入。
1881年的时候,辜鸿铭偶然结识了马建忠。两个人倾谈了整整三日,辜鸿铭为此受益匪浅。
他始终坚称自己是中国人,可中国人怎么能不学习中国文化呢?辜鸿铭的思想,由此发生了重大改变。
他毅然决然辞去了当时在殖民政府的职务,“改道”学习中国文化去了。
这一改,便为中国“孕育”了一位传扬中国文化的先驱者,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!
1883年,辜鸿铭为了扭转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“偏见”,开始频频在英文报纸《字林西报》上发表“中国学”文章。
1885年,辜鸿铭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“洋文案”。也即外文秘书,主攻“翻译”这一方面。
张之洞
他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,一边继续精研国学。越是深入研究,他对中国文化就越惊叹敬畏!后来,索性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者和捍卫者!
可随着清政府的逐步没落,整个社会的文学主流便是学习西方“新式文化”,对这些几千年封建陋习的传统文化“嗤之以鼻”。
很多人不理解辜鸿铭这样一个留学了大半个欧洲的人,为什么到最后却成为了清朝“文化遗老”?
而随着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,留着长辫,穿着长袍的辜鸿铭。更是成了“旧文化”的典型。
世人对他的诟病大多是他观念颇为陈旧封建,除了文学观念以外,还有在婚姻关系上的态度。
辜鸿铭曾经不止一次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我这一生能有如此成就,原因十分简单,就是我有“兴奋剂”和“安眠药”始终陪伴着我。”
辜鸿铭的报道
这里的“兴奋剂”和“安眠药”,便是辜鸿铭的一妻和一妾。
首先,是他的“兴奋剂”——小脚妻淑姑。
辜鸿铭28岁那年,父母觉得他该成家立业了。便询问他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妻子。
辜鸿铭想了想,只说:“想要一位裹小脚的中国妻子。”
或许是自幼受父亲教育的缘故,辜鸿铭对中国文化有一种执拗的“偏爱”。而这种偏爱落在娶妻上面,便是娶一位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妻子。
当时国内已经有很多主张废除裹脚的声音,很多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男子,都不愿意娶“小脚妻子”。
因为那双小脚的背后,意味着封建、无知和落后……
辜鸿铭真迹
偏偏辜鸿铭不以为然,他理想中的妻子便是中国传统的女性——小足、贤慧,温柔。
最终,父母按照儿子的心意,给他迎娶了淑姑。
从结婚之日起,辜鸿铭就将妻子的小脚视为“珍宝”。只要一有闲暇,他就要脱下妻子的绣花鞋。
将妻子脚上的裹脚布一层层解开,直到露出里面的“三寸金莲”。他对此爱不释手,时常捧在手里“把玩”。
有时候还会将鼻子凑到那双小脚前,仔细地嗅上面的香味。
甚至在他写作缺乏灵感,神思倦怠的时候。也会将妻子叫到书房来,不需要妻子刻意安慰劝导什么。
辜鸿铭把妻子的鞋子脱掉,将那双瘦如“羊蹄”的小脚放到他身旁的凳子上。
第二排左一为辜鸿铭
左手不断抚弄淑姑的小脚,或是捏,或是掐,不停地把玩。而右手则放在书案上写东西。
原本匮乏的灵感,此刻如开闸的潮水一般。整个人文思如“泉涌”,下笔有千言。
虽然这样的癖好落在别人眼里,会觉得奇怪,甚至有些变态。辜鸿铭却毫不避讳,多次对外声称。
“吾妻的一双金莲是吾的兴奋剂,使得文思泉涌,洋洋洒洒写出文章。这一切,都该归功于妻子的金莲激发的灵感。”
而辜鸿铭的“安眠药”则是——日本妾吉田蓉子。
吉田蓉子来自日本,她的父母曾来中国经商,可来了中国之后便音讯全无。
辜鸿铭
吉田蓉子担心父母,便一封封地寄去书信,最后都石沉大海。没有只言片语的消息。
无奈之下,吉田蓉子便远渡重洋,独自从日本来到中国寻亲。
可来到中国之后,因为举目无亲,语言也不通,吉田蓉子还没有找到父母,自己就先“沦落虎口”了。
她被坏人拐骗到了一家青楼做侍女,因为坚决不肯接客,起初被鸨母折磨打骂了许久。
即便如此,吉田蓉子依旧不肯屈服。在她求助无门的时候,遇到了辜鸿铭。
辜鸿铭可怜吉田蓉子一个小姑娘,远离家乡,又沦落风尘之地。心软之下,便将她赎了身,接到了自己家中暂住。
刚开始的时候,辜鸿铭并没有将吉田蓉子纳为妾室的想法,只是想给她一个容身之所。
辜鸿铭像
但吉田蓉子到了辜府之后,温顺又乖巧。对待夫人淑姑也尊敬有礼,淑姑十分喜欢她。
而且淑姑看得出来,她的丈夫也不讨厌这位日本姑娘。思前想后,便直接同丈夫提议,让他纳吉田蓉子为妾好了。
夫妻两人一个有意,一个乐见其成,最终成功拍板。辜鸿铭欣然迎娶了这位来自日本的小妾。
他与吉田蓉子的感情十分不错,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她在身边陪伴才能入睡。
久而久之,吉田蓉子就成了辜鸿铭的“安眠药”。似乎只有她在身边,他才能好眠。
可随着各种变革和文化运动,女子的地位开始显著提高。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推崇一夫一妻制,并且认为这才是正确的婚姻观。
一直拥护传统文化的辜鸿铭并不认同。
辜鸿铭
在他眼中,女子本柔弱,就应该依附男子而存在。并且一个女子是无法完全照顾好自己丈夫的,所以就需要一夫多妻,这样才是最正确的婚姻观。
他是这样想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于是,他时常就“一夫一妻”还是“一夫多妻”这个话题跟人公开争论。
其中最广为流传的,便是辜鸿铭将男子比喻成茶壶,将妻子比喻成茶杯。
“要知道,一个茶壶本来应当配几个茶杯。”
右二为辜鸿铭
他这样的比喻,自然引起很多人的不满,为此当时就有人反驳他。
“既然你说一夫多妻合理,那么一妻多夫也应当合理。”
辜鸿铭却不以为然,继续说:“从来都是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的,但是谁又见过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的?”
被他反驳的人气愤不已,觉得他的话是在“诡辩”。可又实在找不到反驳的话,只能干生气。
还是一个女士忍不住质问:“既然一个茶壶注定要配几个茶杯,那为什么我们女子不能作茶壶呢?如果我们是茶壶,是不是也能配几个茶杯了?”
辜鸿铭自传
这番辩驳,可谓十分有道理。偏偏辜鸿铭是辩论的“能手”,三言两语又将话题绕了过去。
他并不回答,只询问说话的女士:“请问你坐车是坐汽车还是马车呢?”
“有时候坐汽车,有时候坐马车。”女士回答。
辜鸿铭闻言,再次说道:“不管你是汽车还是马车,都是四个轮子的车,但是不管你坐几辆车,你们家有几个打气筒呢?”
话题从茶壶茶杯,转到车子轮子,车子打气筒。一个比喻转到另一个比喻,实则还是宣扬一夫多妻的合理制。
女子清楚一再争执下去,等待她的是无穷无尽的比喻。总之,论讲道理,她是说不过辜鸿铭的。
除了和人辩论之外,辜鸿铭就连和友人聚会,也时常向他们“安利”一夫多妻。
前一为辜鸿铭
“我所奉行的一夫多妻制,其实是古人所说的一夫一妻多妾制。在我看来,妾这个字,下面一个女,上面一个立,意思就是男人累了可以站着依靠的女人,所以古人纳妾就是为了放松所用。”
也就是说,辜鸿铭坚持一夫多妻并不是为了“轻贱”那些女子。他依靠她们放松,同样提供给她们庇护,认为是各取所需,两相便宜的好事!
所以,除了向友人宣传一夫多妻以外。他还十分推崇“夫为妻纲”。
辜鸿铭在北大任教期间,本就和主张新文化的胡适立场不同。时常展开争论辩护,讽刺起胡适毫不“口软”。
又因为胡适素来有“妻管严”的名声,不但坚持一夫一妻,就连每天晚上几点回家,几点睡觉都要听从妻子的安排。
这让辜鸿铭觉得十分不齿,简直是丢了大丈夫的脸面。
为此,他时常借胡适的例子,跟身边人说:“女子凌驾于男子之上,此之谓阴阳颠倒,不可为也。”
胡适
但凡有人质疑辜鸿铭,他就会反驳,因为他是全心全意爱护两个妻妾的。
“我内宅安稳,妻子端庄大方,妾室温顺可人。我这一生如果离开这两位女子,白天难以度日,夜晚难以入眠。”
在这位学贯东西,才华横溢的“狂才”眼里,他更愿意坚信他自己!所谓恃才傲物,他也确实有傲气的资本。
无论别人如何抨击他,他都有言论予以反驳。并且坚决维护自己坚持的真理,无论是否符合时代和大众的观点。
所以,世人对他的评价总是离不开封建二字。可在辜鸿铭眼里,他却并不介意大众说他封建。
他反而热衷把自己看做封建社会的士大夫,固执地拥护着传统士大夫所信奉的一切教条。君为臣纲、父为子纲、夫为妻纲,以及一夫多妻制度……
图左为辜鸿铭
在中国社会改革动荡的关键时期,所有人期盼着改革。只有辜鸿铭固执地想要留在过去,捍卫一些已经不合时宜的“过去”。
可他留的是文化血脉,而非封建余毒,他向往的是温良顺和,而非暴戾厮争,他见过世间广阔,却仍爱华夏一川。
说白了,他也只是新旧交替之下,一个以自己方式捍卫传统文化的中国文人罢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