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2-12-14 19:27:13 | 浏览:1838
叶曼
2021年,一段叶曼预测中国未来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红。
这段2007年录制的视频中,已经93岁的叶曼说道:
而今盛世已来,预言成功的叶曼,究竟是何方神圣?
1914年,叶曼出生于北京的显赫人家。
她的父亲曾经是政界著名人士,因反对袁世凯倒行逆施被打压,而后离开官场,前往商海打拼。
叶曼出生恰逢乱世,父亲却十分注重对她的教育,专门为她请了启蒙老师。
就这样,叶曼自研习《左传》开始,就开启了学习国学的道路。后来,叶曼进入初中读书,因表现优异,她担任班长,负责组织班级事务。
那时的叶曼是学校的风云人物,追求她的人也不在少数。班主任知晓此事,将叶曼狠狠批评了一顿。
自己并未做错什么,却无缘无故惹祸上身,叶曼觉得十分委屈,便向父亲倾诉。可父亲只是说:
从那时候开始,叶曼谨记教导,她勤奋学习,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。父亲的训诫,影响了叶曼的中学时代,更影响了她的一生。
1935年,叶曼以国文第一的成绩,成功考进北京师范大学。
令人们意外的是,她最后竟然成为了北大的高材生。原来,在选择学校时,叶曼一直将清华作为自己的首选。
遗憾的是,叶曼因为自己数学太差不幸落榜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北京大学的胡适之先生看到了叶曼的文章,他十分赞叹,力邀叶曼进入北京大学读书。
胡适
后来,在多方努力下,叶曼以“试读生”的身份,开启了自己最高学府的征程。北京大学向来倡导自由与思想解放,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。
那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,为了振兴中华,叶曼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经济专业,以期今后实业救国。
或许就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,后来的叶曼,竟然成为了大名鼎鼎的国学大师。人们常说,叶曼的一生,是阴差阳错的一生。
她总是与自己的所思所愿擦肩而过,然而叶曼走过的每一个脚印,却都有对应的道理。
北京大学底蕴深厚,在钱穆、闻一多等大师的教导下,文学功底扎实的叶曼有了极大的收获。
与此同时,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,叶曼还与自己的爱人田宝岱相识。
田宝岱与叶曼同为北京大学的学生,曾经是北大的全科状元。
田宝岱与叶曼
两个优秀的人相互吸引,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。婚后两个人相敬如宾,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,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。
从北京大学毕业后,叶曼进入辅仁大学,担任哲学系副教授。而田宝岱,却成为了一名外交官。
后来,作为大使夫人,叶曼跟随他四处考察参观,辗转美国、日本、沙特阿拉伯等多个国家,走过了整整25年。
驻外20多年后,田宝岱和叶曼终于稳定下来,定居于美国洛杉矶。此时的叶曼人到中年,人生阅历越来越丰富,而她关于人生的思考,也偏离了原来的航向。
40多岁时,叶曼开始思考生与死的问题。她绞尽脑汁,却百思不得其解。
想到身死之后,名利、金钱、地位等与自己再无关联,叶曼便陷入一种不可自拔的悲伤情绪中。
是以,她开始将工作和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哲学中,找寻生命的真谛。
与丈夫拜访各个国家期间,叶曼曾经接触过基督教、伊斯兰教等众多教义。
叶曼曾试图在西方宗教世界中寻找答案,却始终毫无收获。最终,她还是选择回到东方思想,开始潜心研究国学。
她开始尝试着比对不同的宗教,用归纳法与演绎法,推论人生是什么,人应该度过一生的问题。
孔子曾经说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”,受这句话的启发,叶曼开始思考生命与来去问题。
道家曾经说:“生者寄也,死者归也”,从道家的思想中,叶曼感觉自己一直以来的困扰得到了进一步的答复。
然而问题的根源,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。在朋友的介绍下,叶曼结识了著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。
她问出了困扰自己许久的人生问题,南怀瑾并未直接回答,而是带着叶曼在品读《楞严经》的过程中找寻答案。
南怀瑾与叶曼
几年的时间,叶曼反复研究着这本书,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。只是那个萦绕在心头的问题,却迟迟没有得到解决。
正如叶曼所说,她与佛法之间始终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。“经是经,我是我”,在探索的世界中,叶曼始终如同一个局外人。
叶曼曾经多次请教南怀瑾,二人在佛法、人生理念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分歧。叶曼从不碍于南怀瑾大师的身份,反而据理力争,两个人始终争论不断。
在叶曼的眼中,南怀瑾如同一个“倔老头”,对他的崇敬之情,从未消退。
南怀瑾是叶曼在佛教上的引路人,更是指点她精神世界的导师,对此,叶曼始终感恩在心。
后来,远在国外的叶曼收到了南怀瑾将在春节打禅七的消息,便放下一切,紧急飞到台北,坐在了南怀瑾的身边。
坐禅的第5天,南怀瑾同叶曼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谈话:“还有两天就要结束了,你究竟想要什么东西?”
叶曼接受了大师的建议,选择放下心中的执念,却突然有了顿悟的感觉。
她开始研究佛教、道教,研习儒家多年来的文学思想,将对东西方文化、哲学、宗教的见解,修炼到极高的水平。
20世纪60年代,为了宣传儒学、道教、佛教,叶曼在台湾成立了“文贤学会”。
70年代,她又在美国洛杉矶成立了“文贤书院”。后来在与记者的交谈中,叶曼提到了自己建立书院的初衷:
不久后,叶曼又成为了世界佛教友谊会的副会长。她经常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奔波,举办各种讲座,将国学传播到各地。
在叶曼的努力下,《四书》《道德经》等课程走向世界,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推广,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。
在世界佛教友谊会任职期间,叶曼结识了协会会长赵朴初。两个人在佛学上都有着深刻、独到的见解,遂一见如故,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
在赵朴初的带领下,叶曼第一次来到了云居寺。隋代佛学兴盛,拔地而起的云居寺成为了圣地,众人争相朝拜,来来往往络绎不绝,好生热闹。
然而多年来中国战火不断,加之岁月的洗礼,云居寺早已经破败不堪,不似从前的光景。
看着寺庙中被炸掉三根手指的菩萨铜像,叶曼心痛不已,不禁落下了眼泪。她看着菩萨,许下了一个承诺:“我来重建云居寺。”
云居寺规模庞大,只凭一人之力难以完全修缮,众人只当叶曼是一句戏言。没有人想到,为了重建云居寺,叶曼几乎赌上了所有。
从云居寺出来后,叶曼便开始募捐。
她沿着台湾岛,向富裕人家讲述着云居寺的故事,其中的石刻板经、铜像雕塑,都成为叶曼的素材。
叶曼对佛教的虔诚感动了众人,他们纷纷慷慨解囊,此时的她也看到了希望。后来,叶曼前往香港、新加坡,美国演讲,仍然围绕着云居寺的主题。
不久后,她将筹集到了32万元,交给了我国政府。
后来,云居寺得以重建,恢复了往日的气势恢宏。大量的石经、铜像能够保存下来,叶曼功不可没。
在专注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,叶曼也积极融入社会。
一直以来,她积极筹措资金,为云南等贫困地区捐赠希望小学,帮助孩子们完成学业。
截至目前,叶曼所捐赠的“文贤”小学,已经达到了13所,当地人都赞不绝口。
将文学境界修炼到极致的同时,叶曼也在努力经营自己的人生。自8岁开始,叶曼便成了坚定的素食主义者。
然而她的素食理念,并非因佛教而起源,而是与自己的经历有关。
8岁那年,叶曼的父母带领她前往京城一家著名的羊肉店。
叶曼亲眼目睹了厨师宰羊的全过程,那晚羊的哀嚎始终萦绕在她的耳畔,从那之后她再未食荤。
对于饮食,叶曼也有着一套自己的心得。她建议众人,每顿饭只吃七分饱,早饭吃好,午饭吃饱,晚饭少吃,甚至是不吃。
进入晚年,生老病死乃谈论之大忌,而叶曼却毫不在乎。
事实上,叶曼也在用一生践行着这句至理名言。有人曾问,为什么叶曼步入高龄阶段,身体却依旧健康,精神矍铄。
对此,叶曼也透露了自己的秘笈:保持情绪稳定。
在叶曼的身上,人们永远看不到对死亡的恐慌。
2006年,叶曼先生曾接受凤凰卫视《文化大观园》专访,并说曾有大师预言自己能活到103岁,而那时的她,只剩下预言中的最后十年,她希望好好利用接下来的时间。
是以,她从不焦虑,依旧专注于文贤书院的建立,筹集资金为偏远地区捐款,完美地度过自己人生中的最后时光,好好工作,完成心愿。
2007年,叶曼受邀参加了北京大学的演讲。时隔多年,重新站上母校的讲台,叶曼的心中感慨万千。
在万千学子的注视下,叶曼进行了一场名为《中国一定强》的演讲。
她从东方、西方文化的起源开始,分析了国学与中华文化未来的走向。
在叶曼看来,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文化积淀,这也就决定了,未来的中国,必然有着势不可挡的态势。
已经90多岁的叶曼依旧精神矍铄,她慷慨激昂地说道:
叶曼勉励学子们好好研究中国的学问,从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汲取精华,学以致用。坐在台下的学子们听到叶曼的说法,不禁心潮澎湃。
事实证明,叶曼当时的“预言”没有错,如今的中国,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强国。
现如今,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,科技、文化全面兴盛,泱泱华夏,无数中华儿女,洗刷百年耻辱,奔向未来!
2017年2月,叶曼在洛杉矶家中辞世,享年103岁。叶曼先生寿终正寝,离世时悄无声息,没有病痛,亦没有不甘。
“人生犹如演戏,即使我是跑龙套的,也要跑好”,叶曼先生的人生态度,和她一生为传播中华文化所作的贡献,都将为人们所铭记。
[1]《南方日报》,2010年4月25日,《叶曼的“智慧人生”》
[2]《大众日报》,2009年3月20日,《叶曼的世间情》
[3]《中老年保健》,2016年2月1日,《叶曼:我吃素已有90余年》
[4]《长寿》,2016年9月1日,《“在学习和快乐中忘记衰老”——国学大师叶曼的长寿理念》
王国维,字伯隅、静安,号观堂、永观。我国近现代在文学、美学、史学、哲学、古文字学、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,国学大师。王国维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,起到了承上启下,继往开来的作用,被誉为“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,最近八十年来学
曾仕强:整部《易经》,实际上,它只是讲了“3个字”而已。记住这3个字,你的一生不会犯大的过错,不会走过多的弯路,不会一事无成,不会抱憾终生。第一个字是:上。一个人,不管做什么事情,一生都不要忘记,要不停地求上进。这个上进,就是往人生前进的方
(导读:19世纪末,西学和“欧化主义”的刺激,自然感染了处境相似的中国学人,而真正把“国学”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,则是在西学东渐、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。)1902年秋,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,创办《国学报》
2020年年初,有位“国学大师”在网络直播间横空出世,此人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关键还能免费为大家预测全国高考作文,坊间称其为“水镜先生”。“水镜先生”本名章檬,广东人,学历仅为大专,毕业后,一直在老家的一家眼镜厂打工。2019年的冬天,命运
台湾作家杨照在微博上说:“被问到台湾有谁能评论南怀瑾,我只能回应:‘难啊,他最近二十年在台湾几乎没有读者。’台湾知识界这点评断能力幸好还有。”香港作家廖伟棠也说:“南大师这些事,港台知识界皆知。这就是为什么大师去世一事在港台几无反响,因为我
中国曾经有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,诸如王国维、章太炎、梁启超、赵元任他们都是著名的国学大师。一、王国维王国维(1877年12月3日-1927年6月2日),初名国桢,字静安,亦字伯隅,初号礼堂,晚号观堂,又号永观,谥忠悫。汉族,浙江省海宁人。 王
说起现在著名的历史学家、文学家,相信很多人都会提起胡适。胡适曾被尊为“现代孔子”,与鲁迅齐名。但实际上,有一个人,他初见就用一个问题难住了胡适,“适之无以对”,这个人就是钱穆。作为“史学四大家”,钱穆一辈子的心思都用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上的学
#头条创作挑战赛#又是一个胡说八道的国学号,连历法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就来忽悠人。这类人的特点就是讲的内容有真有假,用真的部分来增加可信度,然后再使用一些春秋笔法来混淆概念。首先,咱们的“农历”确实是“阴阳历”,而不是单纯的“阴历”。但中国人
他是国学大师,在短视频平台很容易刷到他。他手捧易经这本大书,曾经预言过2020年的疫情灾祸。他曾上过百家讲坛为观众系统讲解过易经。 他就是曾仕强,一位国学大师。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江湖混子,有人却认为他是实实在在的大师,为推动易经的发展做出
叶曼2021年,一段叶曼预测中国未来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红。这段2007年录制的视频中,已经93岁的叶曼说道:而今盛世已来,预言成功的叶曼,究竟是何方神圣?阴差阳错的人生1914年,叶曼出生于北京的显赫人家。她的父亲曾经是政界著名人士,因反对袁
2007年,一位年过九十的老人在讲座中提到,最迟到2020年,中国必将崛起。这段视频一放出来立刻引爆全网,许多人看到这位老人的头衔“国学大师叶曼”后,对她产生了浓浓的兴趣。然而叶曼老人已在2017年去世。生前,她曾对文贤学院中国学子满怀期待
《觉醒年代》自从开播以来,热度就一直居高不下,不少观众都沉浸在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。其中,有一位身穿长袍,头戴瓜皮帽,脑后留有长辫子的老者引起了观众的热议,这位老者就是国学大师辜鸿铭。他不仅是当时的中国第一人,还是“清末怪杰”。辜鸿铭的许多
常言道,“书为心画”,“字如其人”。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,看点画、章法的精巧,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、胸襟、气质修养。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,人的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。因此,欣赏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通过书法作品与书法家“对话,
今天学习了王国维的《人间词话》,从中我看到了王国维是如何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。王国维1900年生于浙江海宁,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,毕业后留校任教,1915年受聘为京师图书馆馆长。王国维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和文化事业,在文学、哲学、史学
中国近现代能被称为国学大师的人本来就不多,有些还存在争议,这里就选择些比较被公认的14位国学大师供大家参考,学习。他们每人都独创出了一些富有思想和时代内涵的东西,这些文化精髓只要我们好好学习,继承,肯定能带来巨大的人生受益和不一样的生命提升